• 武义县武阳春雨茶品牌管理办公室
  • 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
  • 平和县人民政府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陕西省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
  •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 中国茶科所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
  •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 宜昌市茶产业协会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湖北省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局
  •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
  •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
  • 宁德市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
  •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
  • 诏安县茶叶协会
  • 新昌县名茶协会
  • 诸暨市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
  • 福建大与茶号有限公司
  • 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
  •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 杭州西湖龙井茶骨干企业联盟
访问量:120094

专题·综述

  • 中国茶饮创新发展态势与启示

    尹军峰;

    我国茶产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转型期,亟需通过创新实现战略性突破。文章深入剖析了我国茶产业的时代背景,重点探讨了以瓶装即饮茶和新式调饮为代表的茶饮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趋势,揭示了茶饮产业创新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内在启示,为未来我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37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AI在茶产业上的应用:从认知到应用的全面洞察

    吴锡端;王岳飞;王杰;

    随着全球对高品质、可持续茶产品需求的攀升,传统生产模式难以满足市场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双重要求,茶产业面临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管理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深入剖析AI技术在茶产业全链条的应用现状、成效与挑战,发现AI在茶园智能管理与茶叶生产加工优化、品质控制和精准营销等环节价值显著,尤其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效果突出。然而,AI技术在茶产业中的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应用成本较高、数据安全存在隐患、数据科学与AI领域专业人才短缺等。研究表明,AI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需循序渐进,要注重技术适配性、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借助更先进的AI算法和数据分析工具,茶产业将朝着智能化、精细化和高质量方向迈进,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2025年03期 v.47;No.379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经济·管理

  • 2024年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情况简析

    尤星宇;冷杨;霍春悦;田江帅;

    2024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9.22万t,同比增长2.3%;出口额15.83亿美元,同比减少17.3%;绿茶为主要出口茶类,出口市场集中在非洲、亚洲等地,出口省份相对集中。进口方面,进口额1.64亿美元,同比增长7.5%;进口量5.56万t,同比增长36.24%;红茶进口占主导地位,黑茶、白茶等茶类进口增长显著。文章还从做强出口品牌、拓展贸易市场、优化贸易结构、保障质量安全等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茶叶贸易更好发展。

    2025年03期 v.47;No.379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浙江茶叶2024年产销分析与2025年发展思路

    冯海强;王文廷;俞燎远;

    2024年,浙江茶产业在原料提质、技术攻关、活动创新、跨区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面积、产量、产值“三增”,产销呈现出开采时间整体推迟、采茶工相对充裕、茶青价格下降、新式茶饮快速发展、内销市场平稳、出口市场回暖等特点。展望2025年,浙江茶产业将聚焦原料、产品、品牌、市场、创新、传承、共富等7个环节,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升级。

    2025年03期 v.47;No.37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试验研究

  • 并堆工艺对云南白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刘学艳;杨文光;徐婷;罗正飞;王绍梅;龚正礼;

    为探究并堆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以云南省临沧市勐库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增加不同的并堆厚度与时间组合的并堆工艺生产白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不同并堆处理下云南白茶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评价6个处理白茶样品的品质。结果表明,6个处理白茶样品中共检测出488种有效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醛、酮、酯、芳香烃、杂环类、酸类及其他;从并堆工艺来看,当并堆厚度为10 cm、并堆36 h时制成的白茶花香、蜜香、果香馥郁优雅持久,滋味鲜甜甘爽有喉韵,说明并堆技术有利于合成一些白茶香气挥发性物质。综上所述,白茶加工过程中,通过并堆技术可以提高白茶品质。该结果可为云南白茶的品质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379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不同温度烘焙对陈年红茶品质的影响

    蒙天娇;龙霞;吴杏仙;林嘉青;林馥茗;

    为探究不同烘焙工艺对陈年红茶品质的影响,设置不同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对不同处理样品进行感官品质评价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烘焙能够除去陈年红茶因多年贮藏而导致的陈味和苦涩感,明显改善香气与滋味品质,其中变温处理(75℃/60 min→105℃/60 min)的感官审评得分最高,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适中,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较高,咖啡碱、茶褐素含量较低;经烘焙处理后,样品中的咖啡碱、茶黄素含量整体低于对照,其余成分呈波动式变化。掌握适当的烘焙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陈年红茶生化成分含量,提高茶叶品质。

    2025年03期 v.47;No.379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分析

    江丽萍;

    为探究不同做青环境气流对武夷肉桂品质的影响,以肉桂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设置全程吹风、全程不吹风、间歇吹风3种不同的做青环境气流条件,对加工后的肉桂茶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高于其他两种做青条件下的毛茶;3种不同做青环境气流条件加工的肉桂毛茶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中茶多酚含量显著最高;做青时全程不吹风加工的毛茶中黄酮类化合物显著最高;做青时全程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最高。综上,做青时间歇吹风加工的肉桂毛茶品质优于做青时全程吹风或全程不吹风加工的毛茶。可见,做青过程中适度吹风利于武夷肉桂品质提升。

    2025年03期 v.47;No.379 40-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初干与理条程度对红安老君眉绿茶品质的影响

    赵潇懿;武世化;刘定奇;刘小海;倪德江;余志;陈玉琼;朱珺语;石林曌;

    红安老君眉是湖北特色优质绿茶,初干与理条是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工序。文章研究了不同初干程度(初干叶含水量20%、25%、30%、35%、50%)、理条程度(理条叶含水量10%、15%、20%、25%)对老君眉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干程度增加,干茶条索紧结度下降,色泽品质先上升后下降,滋味鲜爽度提升,闷味消失;茶叶中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先上升后下降,酯型儿茶素含量下降。随着理条程度增加,干茶条索更加紧直,但色泽变暗;茶叶中叶绿素和脱植基叶绿素总量与脱镁叶绿素和脱镁叶绿酸总量的比值[(Chl+Cd)/(Po+Py)]显著下降,脱镁叶绿素、脱镁叶绿酸、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结合感官品质和主要内含物质分析结果,老君眉茶适宜的初干含水量为30%~35%,理条含水量为15%~20%。

    2025年03期 v.47;No.379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茶叶中三唑磷农药的浸出规律及其风险研究

    陈玲;

    通过对茶叶中三唑磷的加标试验,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三唑磷的茶叶冲泡后测定茶汤中三唑磷含量,计算茶叶中三唑磷的浸出率,探究茶叶中三唑磷农药浸出规律,评估三唑磷农药的慢性累积暴露风险,为下一步制定茶叶中三唑磷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茶汤中三唑磷浸出率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萃取温度相关。萃取温度对三唑磷浸出率的影响显著,在100℃下的平均浸出率(15.74%)显著高于64℃下的平均浸出率(5.58%)。以加标质量分数为500μg/kg的茶叶为评估对象,通过饮茶时茶叶中农药浸出率及其人体暴露水平,评估获得沸水冲泡时摄入三唑磷的危害指数(HI)仅为0.022。

    2025年03期 v.47;No.37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郴州市野生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刘伟;谭吉慧;樊吉君;李勇;袁胜全;孙红玉;李辉;周玲红;缪有成;

    郴州市域内保存有大量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文章对郴州市现有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别、分布及植物学性状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对野生茶树生长利用情况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2025年03期 v.47;No.37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神泽叶螨生活习性、为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周孝贵;郑旭霞;唐美君;郭华伟;肖强;

    神泽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是一种重要的农林作物害螨,2024年该螨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区局部发生严重,为害春茶。为更好地识别和防控该螨,文章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在茶园中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可为该螨的预警与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2025年03期 v.47;No.37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产业论坛

  • 江苏茶叶生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梅菊芬;徐歆;徐琪;钱雪飞;李亚奇;邢瑶;

    江苏作为我国茶叶重点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我国茶产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文章概述了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加工和智慧生产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江苏茶树种质资源和品种日益丰富,栽培技术日趋完善和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从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发展到综合防治、无公害防治、绿色防治和初步实现“无化”防治。江苏名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手工加工到单机化、连续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智慧生产技术经历了初步探索、应用与拓展和集成发展阶段。未来,江苏茶产业将通过提升育种技术、推广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完善无化防治技术、推进智能连续加工技术以及全产业链智慧集成管理,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2025年03期 v.47;No.379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研究

    代升飞;李园莉;汤茶琴;郑旭雅;倪盼;沈晓冉;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苏数字茶园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江苏数字茶园建设的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而提出了江苏数字茶园“智慧茶园”“生态茶园”“文化茶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并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379 76-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湄潭县茶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路径探讨

    郝佳晶;

    茶产业是湄潭县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发现湄潭县茶产业具备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组织模式较成熟等优势条件,有着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和符合市场需求等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生产模式保守、科技投入不足、品牌利用率低等劣势。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升湄潭县茶产业发展质量的路径,以期为地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379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历史文化

  • 林芝茶叶种植史及茶文化初考

    陈习才;

    林芝是我国著名的“高原茶叶之乡”,林芝市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和察隅河流域是我国茶树生长的适宜区,也是西藏茶叶的主要产区。茶产业是林芝市“一带四基地”农牧特色产业之一,在带动林芝各区县经济发展、促进当地茶农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芝植茶历史特殊,茶相关文化内涵丰富。文章追溯了藏族饮茶的历史渊源,梳理了我国内地与西藏的茶马往来史,分析了西藏本土植茶历史缘由,意为系统考证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芝茶树试种的艰辛过程,挖掘林芝完整的植茶史,以期对林芝茶品牌打造及茶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支持。

    2025年03期 v.47;No.379 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