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伟伟;陈琳;张建勇;王蔚;江和源;
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保鲜剂和食品添加剂,具有绿色、健康、安全的特性。文章介绍了茶多酚的特性,茶多酚在油脂、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功能食品、饮料等产品中的应用,以及茶多酚的保健、除臭、护色和运动员体能恢复等方面的效果,并展望了茶多酚应用前景。
2020年11期 v.42;No.32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3034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正>【编者按】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生物碱、糖类、氨基酸、茶色素、皂苷等多种功能成分,这些功能成分具有许多保健功效,使得茶叶不仅成为人们喜爱的健康饮品,开发为新型的功能饮料、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轻纺、建材、养殖等行业。本专题介绍茶叶功能成分的结构、性质、应用特性,及其在各行业开发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2020年11期 v.42;No.32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12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晓云;吴蕙含;
从品牌理念、品牌定位、包装风格、品牌传播策略4个维度介绍国际茶品牌Harney&Sons,它以"为消费者提供毫无瑕疵的上乘茶品"作为品牌理念与品牌追求,并以茶为媒,链接时尚消费与女权运动,创造品牌时尚、人文的独特格调,并在统一的品牌个性塑造前提下,形成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系列产品,关注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博得了消费者的忠诚与喜爱。
2020年11期 v.42;No.32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6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博;周孝贵;张欣欣;王冬梅;肖强;
大造桥虫隶属于鳞翅目尺蛾科,是一种食性多杂的世界性农业害虫。在日本茶园中被列为主要的茶树害虫,在我国绝大多数茶树种植省份均有分布记载,但并不属于我国茶树害虫防治的重点目标,鲜有在茶树上的详细资料报道。近些年来,在江南茶区该虫呈现区域性、间隔年性发生。2020年8月,笔者在浙江省宁波市福泉山茶园调研时首次在浙江发现该虫呈区域爆发性为害茶树,为害面积约为53.3 hm~2。本文从大造桥虫的分类地位与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为害、防治措施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介绍,以供茶树植保工作者参考。
2020年11期 v.42;No.32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6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琳;杨雪梅;刘冠群;文维奇;高先荣;唐茜;
蒙山5号是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选择的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法育成的一个茶树新品种。经品比试验、生化成分检测及适制性分析,蒙山5号具有发芽期特早、产量高、适应性强、耐旱性较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早生、优质的茶树良种。
2020年11期 v.42;No.327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咏梅;
以经典引力模型为基础,创新性地添加了出口均价、汇率、人口规模、特朗普政策、中国出口茶叶品质、技术壁垒6个变量,构建新的引力模型,并运用联合国数据库2003—2018年的贸易数据,对中国茶叶出口美国高端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出口美国受到中国茶叶出口均价、汇率、美国的GDP水平、美国的人口数量、特朗普政策、出口茶叶的品质水平、美国的技术壁垒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出口均价、汇率、特朗普政策、技术壁垒、出口茶叶的品质水平起着负向的影响作用,美国的GDP水平、美国的人口数量起着正向的作用,且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茶叶出口国际高端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2020年11期 v.42;No.327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20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秀华;陈锦宇;张剑;傅淑清;李腊梅;
为了解绍兴市城乡居民茶叶消费行为特点和市场需求特征,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绍兴居民开展抽样调查,从茶叶需求、购买行为和消费认知等方面分析影响居民茶叶消费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绍兴居民茶叶消费比例较高,茶类喜好偏好绿茶,消费产品呈现多样化特点,且对茶叶衍生产品兴趣浓厚;女性、19~29岁的年轻群体和农村地区的茶叶消费潜力巨大,保健功效、口味和习惯是居民饮茶的最主要原因;大多数消费者通过亲人、朋友等推荐,在品牌专卖店、产地市场等线下渠道购买茶叶;在茶品选择上更注重茶叶品质和口感,有明显的本地偏好;但茶叶品质难以辨别是消费过程中的最大的困惑。因此,应从创新发展、提高品质、加大宣传普及等方面着手促进居民茶叶消费。
2020年11期 v.42;No.327 28-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49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范方媛;纵榜正;龚淑英;陆德彪;宋楚君;黄创盛;彭艾婧;周森杰;童薏霖;
为解决目前市场上部分龙井茶冲泡后下沉慢的问题,文章研究了龙井茶冲泡后下沉规律、影响茶叶下沉的物理因素及加工工艺对其外形品质和下沉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龙井茶沸水冲泡后静置过程中,芽叶集中下沉时间点能够作为茶叶下沉速度的衡量标准。茶条宽度及长宽比是影响龙井茶下沉的重要物理因素,手工龙井茶外形较窄、下沉快,芽叶集中下沉时间点在90~200 s间;机制龙井茶外形相对宽扁,茶条最宽幅度宜控制在0.55 cm以内,长宽比控制在4.0~6.0之间的龙井茶,其下沉速度较快,芽叶集中下沉时间点小于290 s;茶条最宽幅度大于0.6 cm,长宽比小于4.0的产品下沉速度慢。加工过程中青锅及精制能够显著影响茶条规格,其中青锅工序中注重压力控制,轻压杀青后逐步加压做形,控制好压力差,适当延长做形时间,可以形成龙井茶扁平、挺直、光滑、嫩绿油润的良好风格;精制能明显提高外形的美观度,加快冲泡过程中的下沉速度。
2020年11期 v.42;No.327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莹;席培宇;陈翔;邓燕莉;舒腾显;王济红;
对八步茶红花紫芽、粉花紫芽和白花绿芽3种表现型的花器官表观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八步茶应归属山茶科山茶属(Camellia)连蕊茶组(Sect. Theopsis Coh. St.)的植物。对八步茶3种表现型的花粉形态和叶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发现八步茶花粉粒为中粒型花粉,长球形,符合连蕊茶组植物花粉粒形态特征范畴,3种表现型属于同种植物。3种表现型的新芽萌发数和新芽质量有较大差异,粉花紫芽表现型新芽萌发数最多、新芽质量最大,值得规模化繁育利用。
2020年11期 v.42;No.327 43-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0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包强;周品谦;肖蕾;李耀明;欧高财;王沅江;
为评价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茶角胸叶甲田间防治效果,采用不同剂量组合的2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颗粒剂和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每667 m~2土壤撒施绿僵菌颗粒剂5 kg和绿僵菌油悬剂80 mL连续喷药2次处理方式,对茶角胸叶甲的相对防效可达64.03%,保叶率达46.77%,当季保产效果达58.17%,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茶角胸叶甲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20年11期 v.42;No.32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旭霞;王渡丹;李红莉;余继忠;
针对西湖龙井茶园中常见的茶树修剪方式,采用常规修剪法、1次修剪法、3次修剪法和人工打顶法4种不同的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龙井43茶树采摘蓬面枝条生长数量、平均茎粗、着叶数、着花数、春茶营养芽百芽质量、春茶鲜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修剪法可以培养出优质的秋梢枝条,且能极显著地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对增加西湖龙井茶产量,提高西湖龙井茶品质和效益效果显著,可在西湖龙井茶园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2020年11期 v.42;No.32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