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义县武阳春雨茶品牌管理办公室
  • 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
  • 平和县人民政府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陕西省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
  •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 中国茶科所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
  •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 宜昌市茶产业协会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湖北省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局
  •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
  •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
  • 宁德市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
  •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
  • 诏安县茶叶协会
  • 新昌县名茶协会
  • 诸暨市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
  • 福建大与茶号有限公司
  • 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
  •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 杭州西湖龙井茶骨干企业联盟
访问量:128835

专题·综述

  • Whittard of Chelsea:传承130年英式精神的国民茶品牌

    胡晓云;李姝燕;

    Whittard of Chelsea是有着130多年历史的"英国国民下午茶品牌",由Walter先生在1886年创立。Whittard的特点是其独特的下午茶风情和小资的英伦情调,这主要由其鲜明的门店设计,清新典雅的设计风格所塑造,它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对品质的追求,使其可以永远为顾客提供多样高质的茶叶,并持续引领下午茶时尚。而利用互联网和便捷的交通,来打造品茶师俱乐部,又使其拉近了与顾客的关系。在中国,Whittard通过代理商入驻,并借助网络销售,瞄准年轻人的茶杯,如今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2020年10期 v.42;No.32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茶园中的“白娘子”——茶白毒蛾

    赵莹婕;

    介绍了茶园中分布普遍的茶白毒蛾,该虫隶属鳞翅目,毒蛾科,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茶树。初孵幼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只残留上表皮;老熟幼虫在茶丛中下部叶背越冬,发生严重时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

    2020年10期 v.42;No.326 6-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抹茶产业现状与创新发展

    沈炜;尹军峰;陈根生;

    抹茶具有独特海苔风味和保健功能,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烘焙食品、冷饮、奶茶等产品。随着抹茶产业的扩张,抹茶市场已呈现供过于求的面貌,提高产品质量、挖掘抹茶特殊功能,是抹茶食品工艺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分析国内抹茶发展中瓶颈问题,提出抹茶创新发展途径,并展望我国抹茶的应用前景。

    2020年10期 v.42;No.326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132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庐山云雾茶新品种庐云1号

    黄纪刚;刘爽;陈建华;吕凤琴;张玲芳;朱顺友;陈亮;陈艳;

    庐云1号是从庐山当地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适制庐山云雾茶的新品种。经系统品系比较试验表明,庐云1号属早生种,产量高。制成的庐山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醇、甘爽。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含量为47.4%,茶多酚含量为17.2%,氨基酸含量3.7%,咖啡碱含量3.52%,酚氨比为4.6。耐寒性中等,对茶炭疽病为抗(R)、茶小绿叶蝉为高感(HS)。庐云1号于2019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 360036。

    2020年10期 v.42;No.32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茶园绿肥套种效应研究进展

    林志坤;

    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茶园病虫害及杂草生长、茶园土壤及茶树根际微生物等方面,综述绿肥套种对茶园综合影响,以为茶园合理利用绿肥及绿肥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10期 v.42;No.326 18-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下载次数:6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统计数据

经济·管理

  • 基于大红袍的武夷山城市形象研究

    侯大为;涂良剑;张渤;吴婷;叶国盛;丁丽萍;管曦;

    为研究大红袍与武夷山城市形象的关系,利用游客游记和评论,并运用词频分析软件,对武夷山城市形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武夷山城市形象相关的有效关键词中,旅游、大红袍、文化3个词出现频率都超过100次;武夷山城市形象围绕旅游、茶、文化历史、风景展开,而大红袍在茶和旅游、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等3个方面基础最好,以大红袍表达武夷山城市形象,既能使武夷山城市形象个性鲜明,又能进一步促进武夷山旅游产业和大红袍茶产业的发展。

    2020年10期 v.42;No.32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镇江地区中黄1号、中黄2号适应性对比试验

    虞德飞;李传德;刘颖;

    对中黄1号、中黄2号幼年期无遮阴及45%遮阴率栽培在镇江地区的生物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黄1号栽种镇江后,幼年期采取45%遮阴率栽培,移栽成活率高,采摘期较中黄2号早2~3 d,产量、生长势明显优于中黄2号,制绿茶品质优良,更适宜在镇江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2020年10期 v.42;No.32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修剪处理对名优茶持续机械化采摘效果的影响

    张春蓓;伊晓云;方丽;肖秀丹;汤星;石元值;

    就不同修剪处理对名优茶持续机械化采摘效果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为培育出整齐划一的名优茶机械化采摘树冠面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5月份深修剪结合7月份深修剪可形成较好的机采树冠,并可获得较好的机采效果。

    2020年10期 v.42;No.32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特早生白化茶新品系白牛早品种特征及理化特性

    徐奕卫;

    对白牛早的品种特征及理化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为特早生无性系白化茶新品种,采摘时间与嘉茗1号相仿,早于白叶1号20 d。以白牛早为原料加工的扁形茶酚氨比低于嘉茗1号、白叶1号,且具有干茶玉白鲜亮,滋味鲜爽,香气高鲜等特点。

    2020年10期 v.42;No.32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技术指南

  • 岩韵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刘宝顺;刘欣;占仕权;王慧;刘仕海;

    "岩韵"是武夷岩茶香气和滋味的综合表现,是其独有的品质风味。从古至今,历代文人雅士、专家学者,对岩韵就有详细评述和高度赞赏。"岩韵"与茶园土壤、小气候、茶树品种、树龄、武夷耕作法及制茶工艺等有着密切关系。笔者论述了在从事武夷岩茶栽培管理、加工制作与审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以供武夷岩茶爱好者参考,并加深对"岩韵"的了解。

    2020年10期 v.42;No.32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53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茶树春季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的区别

    娄伟平;吴利红;姚益平;陆德彪;杨鸣;

    "倒春寒"会造成茶树低温冷害或霜冻灾害,严重影响名优茶的生产,是茶叶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由于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的温度指标接近,生产上很容易混淆。文章介绍了二者的表现、机理差异,进而提出判别指标,为进一步做好霜冻灾害防御提供依据。

    2020年10期 v.42;No.32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北方无性系茶苗建园关键技术

    徐发荣;鞠传波;李玉胜;丁兆堂;王梓清;李方杰;赵春;徐彬;王林军;

    针对北方茶叶产区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等现状,提出了一套适合无性系茶苗定植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生态防护、盘钵大苗、肥水滴喷、遮阴防晒、安全越冬5项关键技术,可有效提高北方茶产区无性系茶苗建园的成活率,实现高质量建园。

    2020年10期 v.42;No.32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宜都市茶树鲜叶品质提升技术

    廖勇;钟世泉;向唯;张卜芬;王帅玲;

    因多年生产和管理不当,宜都市生产茶园鲜叶品质逐年下降。文章分析了茶园鲜叶品质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土壤管理、坚持科学施肥、培育骨架树型、强化采留结合等提升茶园鲜叶品质的途径。

    2020年10期 v.42;No.32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产业论坛

  • 机制创新推动福鼎茶产业转型升级

    林喜盈;陈可坚;陶丽明;陈贤玉;

    基于对福鼎茶产业近年来发展概况的系统梳理,从政策落实、宣传创新、源头管控和制度建设4个方面,总结福鼎茶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机制,为未来福鼎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基础。

    2020年10期 v.42;No.32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广东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席倩;陈玉春;孙彬妹;刘少群;刘任坚;郑鹏;

    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古茶树资源,对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古茶树的类型和分布现状,总结了古茶树的栽培管理、采摘、加工方式及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茶企和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共同推进广东古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2020年10期 v.42;No.326 58-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都匀毛尖茶标准化建设初探

    张丽娟;魏明禄;李应祥;刘泽林;唐木花;

    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历朝贡茶,也是近代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茶标准从无到有,直至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覆盖了从茶园到茶杯各个环节。文章介绍了都匀毛尖茶从标准建立到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的过程,分析了都匀毛尖茶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都匀毛尖茶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2020年10期 v.42;No.32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云浮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陈慧英;操君喜;李治刚;曾斌;伍振达;董珏捷;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粤西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云浮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基础条件与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为推动云浮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2020年10期 v.42;No.32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57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历史文化

  • 北苑茶文化探源

    罗婵玉;孙云;

    北苑茶文化最早起源于福建,历经闽国和南唐两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体系,并在宋代进一步发展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点茶文化。北苑茶文化以建茶为核心,以点茶和斗茶为主要表现形式,对后世历朝和当代茶饮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020年10期 v.42;No.32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茶经》

    <正>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茶学百科全书,首版至今已续印20多次,发行近十万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领衔,集全国数十位茶学专家进行全面修订,历时3年,修订篇幅超过40%,内容更全面丰富。

    2020年10期 v.42;No.326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茶叶》征稿简则

    <正>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创刊于1979年,是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茶叶综合性科技期刊。本刊设有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

    2020年10期 v.42;No.326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茶叶杂志读者服务部茶叶图书邮购新书目

    <正>~~

    2020年10期 v.42;No.326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