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晓云;李姝燕;
Whittard of Chelsea是有着130多年历史的"英国国民下午茶品牌",由Walter先生在1886年创立。Whittard的特点是其独特的下午茶风情和小资的英伦情调,这主要由其鲜明的门店设计,清新典雅的设计风格所塑造,它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对品质的追求,使其可以永远为顾客提供多样高质的茶叶,并持续引领下午茶时尚。而利用互联网和便捷的交通,来打造品茶师俱乐部,又使其拉近了与顾客的关系。在中国,Whittard通过代理商入驻,并借助网络销售,瞄准年轻人的茶杯,如今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2020年10期 v.42;No.32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莹婕;
介绍了茶园中分布普遍的茶白毒蛾,该虫隶属鳞翅目,毒蛾科,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茶树。初孵幼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取食叶肉,受害叶片只残留上表皮;老熟幼虫在茶丛中下部叶背越冬,发生严重时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
2020年10期 v.42;No.326 6-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3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炜;尹军峰;陈根生;
抹茶具有独特海苔风味和保健功能,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烘焙食品、冷饮、奶茶等产品。随着抹茶产业的扩张,抹茶市场已呈现供过于求的面貌,提高产品质量、挖掘抹茶特殊功能,是抹茶食品工艺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分析国内抹茶发展中瓶颈问题,提出抹茶创新发展途径,并展望我国抹茶的应用前景。
2020年10期 v.42;No.326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132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纪刚;刘爽;陈建华;吕凤琴;张玲芳;朱顺友;陈亮;陈艳;
庐云1号是从庐山当地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适制庐山云雾茶的新品种。经系统品系比较试验表明,庐云1号属早生种,产量高。制成的庐山云雾茶香气清高,滋味鲜醇、甘爽。内含物质丰富,春季一芽二叶水浸出物含量为47.4%,茶多酚含量为17.2%,氨基酸含量3.7%,咖啡碱含量3.52%,酚氨比为4.6。耐寒性中等,对茶炭疽病为抗(R)、茶小绿叶蝉为高感(HS)。庐云1号于2019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 360036。
2020年10期 v.42;No.32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志坤;
绿肥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茶园病虫害及杂草生长、茶园土壤及茶树根际微生物等方面,综述绿肥套种对茶园综合影响,以为茶园合理利用绿肥及绿肥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2020年10期 v.42;No.326 18-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下载次数:65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刘宝顺;刘欣;占仕权;王慧;刘仕海;
"岩韵"是武夷岩茶香气和滋味的综合表现,是其独有的品质风味。从古至今,历代文人雅士、专家学者,对岩韵就有详细评述和高度赞赏。"岩韵"与茶园土壤、小气候、茶树品种、树龄、武夷耕作法及制茶工艺等有着密切关系。笔者论述了在从事武夷岩茶栽培管理、加工制作与审评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以供武夷岩茶爱好者参考,并加深对"岩韵"的了解。
2020年10期 v.42;No.32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53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娄伟平;吴利红;姚益平;陆德彪;杨鸣;
"倒春寒"会造成茶树低温冷害或霜冻灾害,严重影响名优茶的生产,是茶叶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由于低温冷害和霜冻灾害的温度指标接近,生产上很容易混淆。文章介绍了二者的表现、机理差异,进而提出判别指标,为进一步做好霜冻灾害防御提供依据。
2020年10期 v.42;No.326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徐发荣;鞠传波;李玉胜;丁兆堂;王梓清;李方杰;赵春;徐彬;王林军;
针对北方茶叶产区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等现状,提出了一套适合无性系茶苗定植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生态防护、盘钵大苗、肥水滴喷、遮阴防晒、安全越冬5项关键技术,可有效提高北方茶产区无性系茶苗建园的成活率,实现高质量建园。
2020年10期 v.42;No.326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廖勇;钟世泉;向唯;张卜芬;王帅玲;
因多年生产和管理不当,宜都市生产茶园鲜叶品质逐年下降。文章分析了茶园鲜叶品质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土壤管理、坚持科学施肥、培育骨架树型、强化采留结合等提升茶园鲜叶品质的途径。
2020年10期 v.42;No.32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