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义县武阳春雨茶品牌管理办公室
  • 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
  • 平和县人民政府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陕西省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
  •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 中国茶科所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
  •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 宜昌市茶产业协会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湖北省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局
  •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
  •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
  • 宁德市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
  •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
  • 诏安县茶叶协会
  • 新昌县名茶协会
  • 诸暨市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
  • 福建大与茶号有限公司
  • 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
  •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 杭州西湖龙井茶骨干企业联盟
访问量:128701

专题·综述

  • 2019年中国茶叶科技进展

    陈宗懋;刘仲华;杨亚军;阮建云;

    近年来,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逐渐渗透到茶业领域,推动我国茶叶科技实现系统提升和质的飞跃。2019年我国在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茶树营养与施肥、茶树保护与质量安全、茶叶加工与深加工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茶叶中农药和污染物管控关键技术方面实现创新,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新突破。

    2020年05期 v.42;No.321 1-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33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低温冻害对茶树生理的影响及应对技术

    郝心愿;王璐;曾建明;李娜娜;丁长庆;杨亚军;王新超;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是一种喜温暖气候条件的植物。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低温已经成为影响茶叶生产、茶树生长和地域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轻者减产,重者茶树死亡,尤其是"倒春寒"对茶叶生产的影响,每年给茶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低温冻害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限制气候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茶树对低温冻害响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应对技术及未来的研究重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0年05期 v.42;No.32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83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茶园中的“蚊子”——茶角盲蝽

    孟泽洪;李帅;杨文;周玉锋;

    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是我国热带茶区较为常见的茶树害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幼嫩茎、芽、叶的汁液为害,受害处形成褐斑甚至导致枯梢,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了茶角盲蝽的分类地位、分布和为害、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为该害虫的识别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42;No.32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早生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

    陈娟;郭燕;杨春;乔大河;陈正武;

    黔茶8号是以在昆明中叶群体种茶园中发现的优异单株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的绿茶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和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春季发芽早,比福鼎大白茶提早5~8 d,芽叶肥壮,分枝密,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内含成分丰富,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8%,茶多酚16.7%,咖啡碱3.4%,游离氨基酸4.9%,酚氨比较福鼎大白茶低;适制显毫类绿茶,制茶品质优良,香气高有花香。抗性较强,适合在贵州、湖北、广东、广西及相似地区栽培种植。

    2020年05期 v.42;No.32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胡晓云;李闯;魏春丽;

    本文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延续2010年开始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专项课题,对2017—2019年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研、评估,得出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并以本次专项评估数据为基础,结合近年有关数据,分析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并对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运营者提出建议。

    2020年05期 v.42;No.321 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1463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武夷水仙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初探

    钟国玉;吴成建;林瑜玲;

    为探讨武夷水仙茶汤浓度与感官品质间的关系,采用TDS检测笔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水仙不同冲泡方式下的各次茶汤浓度和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1泡、第2泡茶汤质量浓度在350 mg/L以上,第3泡、第4泡在250mg/L左右,冲泡时长对茶汤总浓度的影响不明显。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TDS检测笔检测武夷水仙茶汤浓度,结果用于感官审评时的参考。

    2020年05期 v.42;No.32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印楝素对小贯小绿叶蝉防治效果研究

    刘超;蒲德强;黄琼;毛建辉;陈宇;罗曦;

    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茶区,发生量较大,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为探索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高浓度生物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采用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3%印楝素乳油对小贯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其50倍液喷雾后1 d或150倍、75倍、50倍液喷雾后3 d,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0.3%印楝素乳油50倍液喷雾后1 d和3 d的最高防效分别达到67.07%和57.54%。但是,在小贯小绿叶蝉虫口密度较高情况下,高浓度印楝素乳油对其防治效果仍然不理想,不建议作为化学药剂替代产品使用。

    2020年05期 v.42;No.32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六安瓜片品质形成与茶汤滋味的关键因素分析

    陈慧;

    六安瓜片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茶,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只用单片鲜叶加工的片茶,因其独特的采摘方式和烘焙工艺,茶汤滋味更加浓醇。本文从茶树品种、产地环境与栽培模式、加工工艺和冲泡条件4个方面分析影响六安瓜片品质形成与茶汤滋味的关键因素,为六安瓜片品质的稳定性和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42;No.321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50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统计数据

技术指南

  • “沼液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马立锋;杨向德;方丽;阮建云;

    针对浙江省茶园化肥用量大,有机肥用量不足,同时浙江省一些县市生猪养殖量大,产生的沼液丰富,构建了沼液再利用技术,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沼液肥+茶树专用肥"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实现化学肥料减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沼液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可使试验茶园在化肥减量88%的情况下,平均增产11.5%,同时能提升绿茶品质,每公顷节本增收1.17万元。

    2020年05期 v.42;No.321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梅占在武平的栽培表现及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钟德民;

    梅占为武平县主栽茶树品种,本文对比了梅占与福云6号在武平县的栽培表现及适制性,结果表明梅占品种适制性广,所制绿茶、红茶品质优。结合武平县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总结出一套梅占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020年05期 v.42;No.32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产业论坛

  • 江苏苏南地区全程机采茶园效益分析——以高淳玉泉茶叶公司为例

    石玮怡;申加枝;朱旭君;房婉萍;

    江苏花山集团有限公司玉泉茶叶分公司是江苏省苏南地区茶园机械化采摘的代表性茶厂,茶厂实行全年机械化采摘,但在茶园的修剪、除虫、除草、灌溉等茶园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对南京高淳玉泉茶厂生产现状、效益的调研和分析,探索苏南地区机械化采茶的利弊、可能性和途径。

    2020年05期 v.42;No.321 54-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固县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陈建福;罗阳;余克;舒启华;陈正光;

    古茶树资源是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珍贵遗产,在研究茶树起源与种质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其保护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城固县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城固县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2020年05期 v.42;No.32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历史文化

  • 茶“非遗”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浙江传承人群研培的实践

    苏祝成;梁丽君;张帅;王旭烽;

    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类别,目前浙江已有30余项绿茶制作技艺分别列入国家、省、市和县级非遗名录。为强化社会传承的实践,2015年文化部和教育部启动了以振兴中国传统工艺为重点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浙江省的茶制作技艺非遗研培始于2017年,课程体系围绕"课堂教学、实训、观摩学习和总结交流"等4个模块进行构建,实践证明该研培体系与教学思路总体上是可行的,但需根据茶制作工艺的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适时调整。

    2020年05期 v.42;No.321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龙井茶的起源和入贡

    左亚斌;

    龙井茶深受世人喜爱,自明代以来,有关龙井茶的故事、传说层出不穷。但其起源于何时,又在何时进入皇室成为贡品,民间、茶学界、历史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通过对古代茶书、方志、诗文等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龙井茶作为一种茶叶的专有名称出现于明代初年,到明中后期大量出现于诗文、方志、茶书之中。而龙井茶的入贡,则应该在清朝的康熙年间。

    2020年05期 v.42;No.321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茶经》

    <正>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茶学百科全书,首版至今已续印20多次,发行近十万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领衔,集全国数十位茶学专家进行全面修订,历时3年,修订篇幅超过40%,内容更全面丰富。《中国茶经》是茶叶领域总结前人成果和近代茶科学、茶文化学

    2020年05期 v.42;No.321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