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启坤;
国运盛则茶运兴,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经济建设起飞的年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茶文化事业的复兴与发展。本文就改革开放40年来茶文化发展的若干大事与发展概况进行了疏理与记录,以供后人参考。
2020年03期 v.42;No.31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170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云;罗凡;李春华;唐晓波;
天府28号新品种是从四川群体种自然变异个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经品种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茶叶适制性和抗性研究,表明天府28号具有发芽较早、芽叶茸毛多、持嫩性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应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是早生、优质、高抗和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种。
2020年03期 v.42;No.319 5-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亮;马建强;
茶树品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育成了大批的优良茶树品种,为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种子法》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要求茶树进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介绍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对象、条件、需提交材料和登记程序,重点讨论了茶树品种登记前要准备的具体材料,简单分析了2018—2019年已经完成登记的48个茶树品种的基本情况,并对未来茶树品种登记提出了3点建议。
2020年03期 v.42;No.319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黎健龙;赵文霞;周波;陈义勇;唐劲驰;
茶叶斑蛾属鳞翅目斑蛾科,以幼虫咀食茶树叶片为害,是茶树叶部害虫之一。本文主要从茶叶斑蛾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3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茶农或技术员提供更直观的害虫识别与科学防控方法。
2020年03期 v.42;No.319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鑫;侯静怡;韩文炎;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_2)浓度升高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变化之一,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尽管CO_2浓度升高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其对茶树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影响却很少受到关注。本文回顾和总结了CO_2浓度升高对茶树的初级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碳氮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CO_2浓度升高环境下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应对技术,旨在为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茶树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020年03期 v.42;No.319 16-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颖彬;刘栩;鲁成银;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是我国特色鲜明的专用术语集,其产生立足于我国茶叶生产以及文字中感官词汇的出现,其演变伴随着我国茶叶加工方式的更替以及不同风味特征茶类的创立,未来需着眼于术语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完善与整理。
2020年03期 v.42;No.31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尹福生;王镇;尹娟;刘慧明;史云霞;胡慧婷;
抹茶是一种纯天然超细微粉体绿茶,它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绿茶的天然绿色以及营养、药理有效成分,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抹茶的起源、现状及生产与加工技术,并从适制茶树品种创新、茶园管理模式创新、加工与制粉技术创新、品质安全与应用创新等方面展望我国抹茶的发展前景。
2020年03期 v.42;No.31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96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赵甜甜;刘顺航;贾黎晖;李向波;严生积;谢金玲;刀德良;郭永康;黄景丽;徐琼波;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投茶量(6 g、8 g)、冲泡水温(70℃、85℃)和冲泡时间模式(15 s-20 s-25 s、20 s-25 s-30 s和25 s-30 s-35 s) 3个影响因素对盖碗冲泡滇红工夫茶茶汤滋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醇度和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投茶量8 g,茶汤滋味易显涩;采用投茶量6 g、水温85℃、冲泡时间模式20 s-25 s-30 s方式冲泡的滇红工夫茶滋味品质较优;滋味总评分>80分的5个滇红工夫茶样9泡茶汤的水浸出物总量为10.61%~11.90%。
2020年03期 v.42;No.31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建烟;刘超兰;刘伟;卓雄标;
以福鼎白茶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其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冲泡温度、时间、次数能够显著影响福鼎白茶茶汤茶多酚含量,而不同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较不规律;茶汤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在冲泡温度方面显著正相关,而在冲泡时间和次数方面相关性较弱。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汤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冲泡温度>冲泡次数>冲泡时间,最高茶多酚含量(146.37 mg/g)的冲泡条件为:冲泡时间7 min、冲泡次数1次、冲泡温度100℃。各因素对DPPH清除率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冲泡次数,最高清除率(93.59%)的冲泡条件为90℃下冲泡5 min、冲泡1次。
2020年03期 v.42;No.319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13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汪健仁;
分析比较了径山茶、铁观音、藤茶和苦丁茶4种饮用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冲泡条件下,4种茶汤中的总固形物、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藤茶最高,苦丁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4种茶汤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总抗氧化能力为径山茶最高,抑制羟自由基能力为藤茶最低,抗超氧阴离子能力为藤茶最高。
2020年03期 v.42;No.31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61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