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义县武阳春雨茶品牌管理办公室
  • 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
  • 平和县人民政府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陕西省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
  •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 中国茶科所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
  •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 宜昌市茶产业协会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湖北省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局
  •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
  •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
  • 宁德市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
  •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
  • 诏安县茶叶协会
  • 新昌县名茶协会
  • 诸暨市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
  • 福建大与茶号有限公司
  • 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
  •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 杭州西湖龙井茶骨干企业联盟
访问量:128134

  • 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将有新转机

    陈宗懋;

    <正>2005年的7月和12月笔者奉派赴印度尼西亚和意大利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6届政府间茶叶会议和茶叶农药残留的会议。这两次会议对世界茶叶生产格局和我国茶叶生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将有关内容通报如下。 1999年以来,由于欧盟执行“零风险”计划,每年以2-3 次的频率不断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同时严格农药残留标准。到2005年,茶叶中的农残标准已从1999年的

    2006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茶叶优势区域发展思路与措施

    <正>一、茶产业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末,湖南茶叶生产持续滑坡, 茶园面积从260万亩缩减到110万亩。200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主持召开了全省茶叶工作会议,提出要再造湖南茶业新优势,并出台了加快湖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此茶叶产业出现新的转机。

    2006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情况浅析及展望

    蔡军;

    <正>据我国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达113个国家和地区,茶叶出口28.7万吨,同比增长2.3%,出口金额4.85 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均价同比增长8.4%。我国茶叶出口量、价稳中有升,再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第三。一、我国各茶类出口简况绿茶:2005年我绿茶出口达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2006年02期 7-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权启爱;姚作为;

    <正>微波加热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加热技术,随着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而逐步在茶叶加工中获得推广。本文就微波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原理、现状和使用茶叶微波加工机械需注意的问题分述如下。

    2006年02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8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茶饮料加工中的主要过滤澄清技术

    尹军峰;

    <正>目前茶饮料基本以清汁为主,在贮藏和销售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澄清透明状态,因此过滤和澄清净化是茶饮料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之一。茶浸出液是一种复杂的混浊溶液,不仅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等主要生化成分和可溶性蛋白、果胶、淀粉等大分子物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类大分子络合物,还含有肉眼可见的茶叶颗粒、茶灰、茶梗毛等夹杂物,必

    2006年02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20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措施

    毛祖法;罗列万;俞燎远;

    <正>茶叶是浙江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通过实施良种工程、绿色工程、品牌工程、茶厂优化改造工程与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等,浙江省茶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据业务统计,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249万亩,茶叶总产量13.18万吨,总产值49.15亿元,与同口径相比,分别比上年增5.1%和9.0%。其中名优茶产量4.65万吨,产值

    2006年02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24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武夷岩茶初加工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与实施

    金心怡;孙云;吉克温;尤玉琼;吴晶;

    <正>近年来,我国乌龙茶加工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克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必须制定和实施乌龙茶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实施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管理,从“源头”上稳定乌龙茶产品品质和卫生质量。良好操作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规范食品加工企业硬件设施、加工工艺和卫生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但GMP并没有具体规定到每个企业应当如何做,

    2006年02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续)

    <正>第二部分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实用说明一、行业发展概况(略) 二、发证范围的确定及申证单元的划分 (一)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是指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茶叶产品。我国的茶叶产品,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六大茶类,通

    2006年02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遂昌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徐应善;

    <正>一、茶产业发展现状遂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茶叶是当地传统经济作物,生产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1593-1597),时任遂昌知县的汤显祖,曾写有《竹屿烹茶》一诗:“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早在隋唐时期遂昌已是全国55个产茶县之一,1974年遂昌

    2006年02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啶虫脒防治茶园害虫药效试验

    彭萍;徐泽;侯渝嘉;邓敏;

    <正>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Acetaniprid,莫比郎)是继吡虫啉之后又一种氯代烟碱类优良杀虫剂。据报道,该药剂对同翅目(蚜虫、叶蝉、介壳虫),鳞翅目(小菜蛾、潜叶蛾、小食心虫、纵叶螟),鞘翅目(天牛、猿叶虫)以及蓟马类害虫均有效,且活性高、用量少、见效快、持效期长。啶虫脒的作用机理与目前常用杀虫剂不同,它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机制新颖的杀虫剂。 2005年8-9月,对茶园中的小绿叶蝉、角蜡蚧进行了药效试验。

    2006年02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性诱剂防治茶园斜纹夜蛾

    兰建军;周灵爱;陈银方;李素华;汪裕增;

    <正>科学防治茶树害虫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和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松阳县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年数的增加及气候条件的变化,茶叶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出现,给斜纹夜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致使茶园斜纹夜蛾为害逐年加重。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县农业局测报站进行了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雄蛾试验。

    2006年02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1%苦参碱·印楝素对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效

    叶水娟;陈长洪;胡剑光;

    <正>长期以来,茶园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加上茶园害虫天敌被大量杀伤,导致茶园害虫暴发,防治次数增多,用药量增加。为此,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天敌,是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园建设的关键。为了推广茶叶安全生产,寻找可替代化学农药,且对茶树安全、对害虫有防效的植物农药,2005 年,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农技服务中心以该镇新岭反山50 亩茶园为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1%苦参碱·印楝素对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2006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茶消减食品中亚硝酸盐新法试验

    贺观群;吴东生;李烈国;樊启水;

    <正>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供试蔬菜为种植在九江市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蔬菜圃内的萝卜菜。供试前5天喷施0.5%尿素水溶液;猪腊肠由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长实肉类制品厂生产;茶叶为本地生产的绿茶,茶多酚含量21.6%。 2.方法取绿茶干样研成粉状,加沸水(茶水质量比为1:19)冲泡15min后压滤去渣,得5%(m/m)的茶叶水浸提液,冷却后备用。

    2006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

    胡兆康;

    <正>龙井茶是指以原产地域范围内采摘的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技术在原产地域范围内加工而成的一类扁形炒青绿茶。龙井茶按原产地分,可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 按感官品质分,可以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6个等级,其中特级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润、挺直尖削,干茶色泽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 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龙井茶优异品质的形成是独特的

    2006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乌龙茶精制加工设备及工艺技术

    李晋瑜;

    <正>在茶叶加工过程中,正确掌握加工机械的选材、安装、性能和各工序的操作要求,有助于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笔者对乌龙茶精制加工中的圆筛机、风选机等主要设备及轻物质选别、人工拣剔等工序的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1.设备的选材茶叶加工设备的制造材料,常见的有钢铁、橡胶、帆布、

    2006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揉捻工序连续化是怎样实现的?——介绍一种新型滚筒茶叶揉捻机

    袁玉聪;

    <正>我国茶叶加工中的揉捻工序一直沿用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完成,其原理是利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揉桶在揉盘上作平面圆周运动,揉桶盖、揉盘及棱骨产生的综合作用使叶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完成揉捻过程。这种揉捻方式应用历史悠久,结合适当工艺,能够完成各种条形茶的揉捻作业。然而传统盘式揉捻机也存在一些不足,揉捻时每次投叶时均需停机,通常只能一桶一桶地加工,很难实现揉捻工序的连续化;

    2006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茶尺蠖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正>茶尺蠖又名拱拱虫,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以取食茶树嫩叶为主,发生严重时可将成片茶园食尽, 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 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以浙江、江苏、安徽等茶区发生最为严重。茶尺蠖为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 个阶段。成虫属中型蛾子,体长9- 12mm,翅展20-30mm。有灰翅型和黑

    2006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茶尺蠖绒茧蜂信息素诱集技术及其应用通过鉴定

    韩宝瑜;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完成的“茶尺蠖绒茧蜂信息素诱集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已于2005 年12月27日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审阅了相关材料,进行了质疑和评议。经讨论后认为:该项成果丰富了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技术,开拓了

    2006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台湾的茶业

    周树斌;陈叙达;

    <正>一、台湾茶业的历史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相对丰富的光热及水资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台湾野生茶树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1645年,荷兰人所写《巴达维亚城日记》:“茶树在台湾也有发现,似乎与土质有关……”,文中虽未指明发现地点,但其所指应为野生茶树。1717年《诸罗县志》载有:“水沙连内山,茶甚伙……”,

    2006年02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浙江省茶叶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验收

    本刊记者;

    <正>3月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浙江省茶叶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嵊州通过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为浙江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03年6月实行全国公开招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自中标以

    2006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越南茶叶生产与出口

    TAO Nguyen Van;翁蔚;

    <正>越南是个农业国家,地处东南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75.6%。越南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发展茶叶生产。2004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3.8万吨,其中出口10.5万吨。越南现有茶园12.18万公顷,其中10.69万公顷是老茶园,平均单产 1288.9公斤/公顷。

    2006年02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浓浓陈香普洱茶——《普洱茶文化大观》序

    程启坤;

    <正>普洱茶是云南的历史名茶,从唐代樊绰《蛮书》中记载“散收,无采造法”初始状态的普洱茶,到现代用人工后发酵方法生产的普洱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我接触认识普洱茶,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四个部组织有关专家在云南勐海搞红碎茶试制试验期间,有幸在勐海呆了两年。那时的普洱沱茶还是人工压制,工人们用一条板凳压杆式压制沱茶的技术十分熟练,现在可能见不到了。在勐海期间,亲身去南糯山采茶、制茶,当时面对如此之大的乔木型古茶树林十分惊讶。800多年树龄的南糯山茶树王,就是那时见到的。

    2006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红茶Black Tea茶名的由来

    <正>红茶的发源地应是福建省武夷山。据当代茶圣吴觉农《茶经述评》第三章“茶的制造”的第三节“制茶工艺和茶类的发展”中说:“至于红茶, 只有《多能鄙事》曾有‘红茶’的记载,但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系伪托,故不拟引以为据。”纪昀系康熙年间早期的大臣,即使该书系伪托,也可说明,在康熙朝以前已经出现了红茶。在现在生产红茶的各省各县的地方志中,可以查到的最早记述

    2006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代十三山场六榷货务考述

    陶德臣;

    <正>十三山场六榷货务是宋代东南地区实施榷茶的最重要机构,十三山场指淮南蕲州王祺、石桥、洗马,黄州麻城,庐州王同,舒州太湖、罗源,寿州霍山、麻步、开顺,光州商城、光山、子安场等收茶场。六榷货务为江陵府(安徽无为)、蕲州蕲口(湖北蕲春)等贮藏批发茶叶的机构。十三山场六榷货务始于东南榷茶,终于嘉家祐四年(1059)。十三山场六榷货务的具体内容和设立时间自宋代起就有不同说法,举要如下。

    2006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越玉兰茶业有限公司开业典礼隆重举行

    本刊记者;

    <正>阳春三月,正是莺飞草长,新茶吐翠的时节,浙江松阳县越玉兰茶业有限公司开业典礼于3月18日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朝青,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丽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天宁,丽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建中,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松阳县人民政府县长林康,以

    2006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邛茶天下香 万人品邛茶”活动在成都举行

    本刊记者;

    <正>3月26日,成都市琴台路文化公园广场上鼓声阵阵,新茶飘香,“邛茶天下香,万人品邛茶”活动在这儿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茶叶学会、四川省茶文化协会、邛崃市委、邛崃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何绍华,四川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付志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邛崃市委、市政府领导高

    2006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献摘要

    <正>南印度茶园土壤的固磷能力研究了8种南印度茶园土壤对两种水溶性磷肥的固磷能力,并分析了这些土壤的主要理化性状及其与固磷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增强;当分别施入过磷酸钙和磷铵时,土壤的固磷能力分别表现为较强和较弱;土壤固磷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

    2006年02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峰雪莲茶

    张桂银;

    <正>前峰雪莲茶是江苏省前峰茶厂在上世纪80年代新创制的名茶。茶场位于天目山余脉伍员山下的前峰山麓,地势、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良好,适宜茶树生长。茶树多种植在丘陵坡地上,茶区内林茶间作,雾气缭绕,处处可领略浓郁的大自然气息, 周围30km内没有工业污染,特定的气候环境营造了前峰雪莲茶的高雅品位。前峰雪莲茶条索紧细卷曲、茸毫披覆、银白隐翠、清香幽雅,滋味鲜美甘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匀嫩肥壮,

    2006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门银峰茶

    龚仕斌;覃小洪;

    <正>石门银峰茶因外形披满银毫、紧直似峰,且产于湖南省石门县境内而得名。全县茶园8万亩,主要分布在以湖南屋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周围区域的十个乡、镇。产区北有海拔2098.9m的壶瓶山横亘,阻挡冷空气南侵,南有八百里洞庭湖湖水润泽,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云山雾海的宜茶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 16℃,年降雨量1500-1600mm,全年云雾日180天。茶区多林,形成茶林相

    2006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