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义县武阳春雨茶品牌管理办公室
  • 浮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 泰顺县农业农村局
  •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
  • 平和县人民政府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陕西省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
  •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 中国茶科所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
  •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 宜昌市茶产业协会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湖北省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局
  •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
  •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
  • 宁德市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
  •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
  • 诏安县茶叶协会
  • 新昌县名茶协会
  • 诸暨市茶叶公用品牌管理服务中心
  • 福建大与茶号有限公司
  • 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
  •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 杭州西湖龙井茶骨干企业联盟
访问量:128067

  • 我国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应用和推广

    虞富莲;

    <正> 在当前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开创茶叶生产的新局面,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加快实现栽培茶园良种化和品种结构合理化,从根本上实现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益。 (一) 1991年全国茶叶产量约53万吨,全年社会销量31~32万吨,出口近20万吨,产销基本持平。

    1992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有机肥对密植速成茶园高产优质的效果

    尹道明;祖守先;周梅芳;

    <正> 我国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多,肥力较低,重施有机肥料一向是各地高产茶园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为了早投产、早受益,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新辟茶园或改造老茶园时,采用了密植速成栽培技术,但由于茶树种植密度增加,封行随之提早,而封行后便难以再多施有机肥。所以,在种植前及苗期,应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然而,据调查,有些地区在密植茶园种植初期,往往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有的甚至在播种或

    1992年0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茶机的发展与茶叶加工工程的兴起

    殷鸿范;

    <正> 一、我国茶机工业的发展我国茶机工业是解放后才形成的,建国40多年来已自成系统。现在,全国生产茶机的工厂已有110多家,其中以茶机为主要产品的茶机厂有40多家。年产各类茶机4万多台,分20大类、近50个系列、约250个品种、400多个型号规格。1991年全国茶机拥有量约52万台,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已达85%,各类名、特茶的加工机械化水平也逐年提高。我国茶机

    1992年05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树深修剪与重修剪龄期的探讨

    冯禹潮;

    <正> 茶树修剪是调节与控制茶树分枝习性,促进分枝层次增加和枝壮叶茂,养成宽阔平整的采摘面,达到延长茶树稳产高产优质年限目的的重要技术措施。笔者根据本场一块1956年春季种子(鸠坑群体种)条播常规茶园37年来实行修剪技术的实例回顾,从中探讨一下茶树深修剪与重修剪的技术应用问题。

    1992年05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蛋白质亚基的分离及其与茶组植物的分类

    彭英;

    <正> 蛋白质的结构与生物的进化、遗传、变异、繁殖和发育等重大生物学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质亚基的差异在分类学上有重要的价值。笔者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分离了茶组植物的蛋白质亚基,初步探讨了蛋白质亚基的差异在茶组植物分类上的意义。

    1992年05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间作物对幼龄茶树生长的影响

    张吉松;黄治洲;

    <正> 近几年来,我县茶叶生产以每年千亩的速度发展,建造了大批双条栽茶园。但是,部分新茶园因幼龄期(1、2龄)间作不合理,出现“头年造一片,二年茶不见,三年再造园”的现象,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经济损失。为使新建茶园能达到“一年种,二年摘,三年亩产过百斤”的目标,既要促进茶树丰产骨架的迅速形成,也要使幼龄茶园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我们选择了几种当地普遍间作的作物,在新建茶园内进行间作试验,以选出幼龄茶园适宜的间作物品种。

    1992年05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硫对鲜叶机械组成及理化成分的影响

    叶勇;

    <正> 硫是植物必需元素之一,它是多种蛋白质与酶的组成部分,参与生命体的代谢过程。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硫肥能提高花生、水稻等作物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施用硫肥后,小麦面粉的磨成率及面包的焙制效果也大大提高。然而,施用硫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还缺乏研究,鉴于茶叶品质已成为茶叶产销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硫肥施用,对进一步改善茶叶品质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本试验安排了不同硫肥的盆栽处理,从品质角度对春茶期间鲜叶机械组成及生化成分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硫对茶叶品质的效应。

    1992年05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象甲成虫标本的制作

    吕文明;

    <正> 病虫害标本在教学、科研及展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因此,人们对病虫害标本的制作都很重视。但是,要制作一套完好的很不容易。提高标本的质量,关键在于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两个方面。近年来,作者对茶树害虫如茶丽纹象

    1992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利用的回顾与前景

    詹梓金;

    <正> 良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就我国茶业发展史来看,凡是茶业兴盛时期,品种选育、制茶工艺和茶叶品质都有所发展与创新。然而要使茶叶品质水平较大幅度的提高,除发挥采制技术的作用外,良种是最有潜力的。所以良种的选育与推广是一项关系到茶叶生产发展与茶叶品质提高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1992年05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时间序列分析优选法预报茶尺蠖二代成虫高峰日

    楼云芬;

    <正>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浙、苏、皖等茶区的主要食叶类害虫,每年发生6代(有的地区发生5代),第一代幼虫为害春茶,第二、三代幼虫为害夏茶,其余各代幼虫为害秋茶。一般第一代为害较轻,第二代以后,虫口数量逐代累积,从而为害也日趋加重,因此,一年中对夏秋茶的为害

    1992年05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茶汤中锰形态分析

    郭文彬;

    <正> 近年来,医学界和营养学界普遍认为,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或诱发人体某些疾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秦候法等(1987)的微量元素谱研究表明,长寿老人头发的锰、铁等元素含量高,锰、钙等元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刘龙江(1989)在研究药酒中锰来源时,发现添加药物中含锰量极高。这些研究表

    1992年05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茶树新品种黄荆茶

    江济和;

    <正> 黄荆茶是一个适制红绿茶的新品种,于1979年春开始从黄荆大叶种产地采用单株选择法培育,1982年布置品系比较试验,1987年获准参加全国首批茶树品种比较试验,现将选育结果作一介绍。

    1992年05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BT生根粉在茶树扦插上的应用技术和效果

    覃秀菊;

    <正>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广谱生根促进剂,自1985年问世以来,曾在多种植物上应用过,远销16个国家和地区,1989~1992年被列入国家科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之

    1992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邦一号植物健生素试验初报

    钟臻安;陈德生;

    <正> 金邦一号植物健生素是一种新型的植物营养剂,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是一种无副作用、无污染的叶面肥料。为探索其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从1991年春茶开始,在福建安溪县

    1992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富硒茶的保健作用及其开发和利用

    程启坤;

    <正> 1987年6月笔者与同事们去陕西省紫阳县考察茶叶生产,当时根据紫阳茶含硒量丰富的特点,曾提出建议将紫阳茶定为紫阳富硒茶。几年来,通过紫阳县科委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工作,紫阳富硒茶的开发利用进展很快,接着湖北恩施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富硒茶试产并投放市场以后,引起了科学家的普遍关

    1992年05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机采中的新问题及对策

    凌光汉;

    <正> 今年春茶期间,广东、安徽与本省的一些同行,曾来我县交流与商讨有关机采的一些问题,同时我县近年来在试验推广机采中也碰到发展名优茶和茶园冻害等变化情况,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有的现在已经解决,有的正在探讨解决之中,现归纳为四个问题作一介绍。

    1992年05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字源再考

    姚国坤;程启坤;

    <正> 考古学家往往采用植物分类的方法对茶的起源进行考证。按照植物分类,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植物属群,发生在中生期末至新生期早期,而茶在山茶属中又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按此推算,茶的起源是在6000万至7000万年以前。然而,茶是在起源很久后才被发现,被发现很久后才被利用的,至于用作记录和传达语言书写符号的文字即“茶”字则是在茶被利用很久以后才确立起来的。

    1992年05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银花茶的试制

    单新旺;汪松能;

    <正> 我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饮茶已成为“国饮”。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新兴饮料的问世和激烈竞争,茶叶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面对新形势的挑战,茶叶必需推陈出新,以迎合市场变化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已朝着高档次、芳香型、保健型的方向变化。为拓展我国茶叶新品

    1992年05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推进我国名优茶的开发

    王达;

    <正> 近年来名优茶走俏,发展很快,为了继续推进我国名优茶生产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1990年开始主持全国名优茶开发项目,一年多来,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初见成效,据统计,1991年共生产各种名优茶26847.64吨,比1990年17017.25吨增长57.8%,名优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3.2%上升到5%,名优茶产值由1990年4.3亿元上升到7亿元,增长62.8%,其产值占全国毛茶总产值的20%,比1990年的14.32%提高了5.68个百分点,一年中就为茶农创造纯收益2亿元以上。

    1992年05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杀青叶过筛好

    张桂银;

    <正> 鲜叶杀青,易产生烟焦碎片末,揉捻后粘附在茶叶外表或卷进茶条内,使毛茶产生烟焦气味,茶汤有焦黑色碎粒沉淀物,影响茶叶品质。近几年来,我场在绿茶初制上对杀青叶采取了手筛割除焦片末的做法,散发烟焦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既散发烟焦气,又起到了散热、冷却以改善干茶色泽的作用,提高了毛茶质量。

    1992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叶生产走国营场圃为依托的发展道路

    谢继金;梁毅;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茶叶生产已从指令性计划生产向指导性计划生产、再向市场杠杆调节生产的方向发展,并将进入茶叶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阶段。从而,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到了广大茶叶工作者的面前,即今后茶叶生产的发展道路是什么,怎样走?作为台州的茶叶工作者,义不容辞地要对台州茶叶今后的发展道路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探索,以促进台州茶叶在新机制牵动下稳妥地发展。根据台州的实际,认为近阶段(即茶叶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台州茶

    1992年05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述采茶铗剪采技术

    李永法;杨建法;徐佐周;谢继金;

    <正> 在采茶劳力趋于紧缺、茶叶采摘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应用采茶铗采茶,是一条缓解采茶劳力紧张矛盾的切实可行路子。据浙江省仙居县苗辽林场在1300多亩茶园使用结果,采茶铗采茶具有不少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工效较高,节约采茶劳力。一般亩产400kg左右鲜叶的茶园,一把采茶铗可抵得上3个采茶女工。一天采茶10个小时,一把采茶铗可剪采鲜叶75~175kg,平均为90kg,较之女工人均手采30kg高出2倍多。

    1992年05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乡人吃茶

    高山;

    <正> 距江南古镇硖石约9华里的地方,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薛婆桥,这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不产茶,然而那里的人们离不开茶,崇尚饮茶。这一带的语言没有“吃”与“喝”之分,凡是进食,一律称之为“吃”,故“喝茶”自然也就称为“吃茶”。“客来敬茶”是那里的乡风,随便走进哪户人家,主人定会热情地送上

    1992年05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茶树休眠期茶事活动要则

    谷风;

    <正>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茶树种植区域内,进入晚秋以后,茶树新梢逐渐停止生长,这种现象称之为休眠。但此时,茶树地上部光合作用仍在进行,根系也在照常活动,所以,休眠期是茶树生命活动中营养积累的一个最重要时期,它对次年的茶树生长和茶叶优质高产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茶树休眠期间的田间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可放松,特别要抓好以下几项。

    1992年05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南安石亭茶

    洪志新;张含;

    <正> 南安石亭茶是福建历史名茶、又称石亭绿,始出晋代泉州九日山莲花峰(古称莲花岩),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因在明代莲花峰上筑有一座石亭。故取名为石亭茶,历史上茶园面积最多时达三四百亩,茶叶产量达二三十吨。

    1992年05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花毛尖

    覃士才;李祥友;

    <正> 地处鄂西山区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境内山川秀丽、远离工业区,环境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出产的茶叶品质优异,富含硒、锌有益元素。早在200年前,就有英商远渡重洋,在此设立了“英商宝顺合茶庄”,茶叶享誉海内外,现在全乡有茶园1.06万

    1992年05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