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 武义县武阳春雨茶品牌管理办公室
  • 浮梁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
  • 龙泉市农业农村局
  •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
  • 平和县人民政府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陕西省汉中市茶业发展中心
  • 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 中国茶科所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创新团队
  •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
  • 嵊州市农业农村局
  • 宜昌市茶产业协会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 湖北省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 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
  • 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
  • 河南桐柏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漳平市农业农村局
  • 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
  • 宁德市蕉城区茶产业发展中心
  • 大田县农业农村局
  • 周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 绍兴市柯桥区农业农村局
  • 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农村局
  • 诏安县茶叶协会
  • 新昌县名茶协会
  • 福建大与茶号有限公司
  • 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
  • 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
  • 杭州西湖龙井茶骨干企业联盟
访问量:101059

专题·综述

  • 茶叶的调节免疫作用

    蔡淑娴;万娟;刘仲华;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清除自身病变细胞、衰老细胞和损伤细胞等能力。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人们能否抵抗疾病和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基石。免疫学研究证明,人类90%以上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随着人们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工作与生活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导致免疫力变差,使免疫相关的疾病增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茶叶及其功能成分(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茶叶可以通过调节炎症性免疫、代谢性免疫、肠道免疫、癌症免疫以及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减低人体发生免疫介导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茶叶的免疫调节机制、茶叶活性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茶叶调节免疫的临床试验效果4个方面阐述了茶叶的免疫调节作用,旨在为健康饮茶增强人体免疫力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04期 v.42;No.32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81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9 ]
  • 茶树食叶害虫——茶黑毒蛾

    周孝贵;肖强;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类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本文介绍了茶黑毒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为生产上正确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42;No.320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 ]
  • 茶树新品种——梦茗

    查道生;何汉华;

    "梦茗"系从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优良地方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经安徽省内品比、推广示范和全国区试,发现"梦茗"物候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属早生种。品质优异,全国区试3个点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内含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4.9%、茶多酚总量26.9%、水浸出物总量40%。产量高,品比试验高于福鼎大白茶26.45%,全国区试产量与对照相当。抗旱能力强,抗寒能力与对照相当。

    2020年04期 v.42;No.320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我国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

    高晨曦;任晓萌;胡潇;黄艳;

    抹茶,起源于中国,兴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茶文化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简要介绍抹茶的定义、抹茶的保健功效、历史沿革,以及我国抹茶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研究利用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抹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42;No.320 19-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18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0 ]
  • 茶树白化突变研究进展

    刘丁丁;梅菊芬;王君雅;汤榕津;陈亮;马春雷;

    新梢白化茶树是一类珍稀的叶色突变体,其白化新梢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与一般绿色叶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特征性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生长发育、制茶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白化茶树资源的形成机制,研究人员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化数据。近十几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白化茶树突变体的光合作用机制、叶色变异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目前白化茶树资源在白化类型、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茶树白化机制的解析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42;No.320 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39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69 ]

统计数据

试验研究

  • 不同茶树品种机采大宗茶鲜叶比较研究

    邢瑶;唐锁海;梅菊芬;徐德良;

    为分析不同茶树品种对机械采摘的适应性,筛选适宜宜兴地区机采的茶树品种,以福鼎大毫茶等宜兴地区普遍种植的5个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各品种机采前性状、机采后芽叶组成及产量。结果表明:在福鼎大毫茶、龙井43、浙农139、福鼎大白茶和锡茶5号5个茶树品种中,机采前树冠高度、树幅宽度、叶层厚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均以福鼎大毫茶最高,但其发芽密度最低;龙井43发芽密度最高,但机采前其他性状显著低于福鼎大毫茶;除叶层厚度以外,福鼎大白茶的树冠高度、树幅宽度、新梢长度、树冠覆盖度差异不显著,性状较一致,发芽密度仅次于龙井43,机械采摘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机采后,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3的鲜叶和干茶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龙井43的标准芽叶比例较低,福鼎大毫茶的碎片率较高。

    2020年04期 v.42;No.32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8 ]
  • 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研究

    田新湖;

    为了探究福建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于夏梢生长初期在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形成不同虫口密度,测定不同虫口密度与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每百梢虫口数量与产值间的曲线拟合方程为Y=-0.1926X~2+43.337X-1524.7 (R~2=0.9844),为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大田县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为每百梢虫口125头。

    2020年04期 v.42;No.32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近15年茶叶香气品质加工技术领域相关专利分析

    马婉君;朱荫;施江;王梦琪;林智;吕海鹏;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工技术对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检索我国2005—2020年茶叶香气品质加工技术领域相关专利信息,分析这些专利的类型、申请年度、申请单位、技术生命周期和主要技术创新点等相关信息,探索近年来茶叶香气品质加工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茶叶香气品质的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42;No.32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技术指南

  • “鼠茅草+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用技术模式

    马立锋;杨向德;王涛;柏德林;季凌飞;方丽;阮建云;

    茶园种植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鼠茅草是一种理想的绿肥,在浙江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有机肥+茶树专用肥"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相比,此模式平均增产2.3%,新梢养分利用率提高5.5个百分点,绿茶品质明显提升,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2020年04期 v.42;No.320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0 ]
  • 正岩区肉桂茶树树势衰老成因及复壮措施

    陈忠林;王标明;

    武夷山正岩茶区部分茶园的肉桂品种茶树存在树势衰老现象,导致茶园产量下降并影响成茶品质。笔者多年来探究其原因并总结出深挖、清山、客土、开沟、修剪等茶园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肉桂茶树衰老,稳产并提高品质。

    2020年04期 v.42;No.320 50-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 对绿杨春产品定位的思考及加工实践总结

    王士俊;

    结合制茶实践,对机制条件下绿杨春茶产品风格的定位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在摊青、杀青、回潮、做形等具体工艺上实现产品风格作了探讨。

    2020年04期 v.42;No.32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0 ]
  • 1969—2019年临安茶尺蠖发生特点调查与分析

    程永祥;

    茶尺蠖是临安的主要茶园害虫之一,调查显示近半个世纪茶尺蠖在该地区呈间断性暴发,茶园生产措施和海拔高度对其发生为害程度有影响;成虫体色变化与海拔高度有关联,低海拔地区成虫灰、黑体色同存,高海拔地区成虫只有灰体色。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防控茶尺蠖暴发的对策措施。

    2020年04期 v.42;No.320 55-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产业论坛

  • 铜仁市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徐代刚;

    抹茶属于近年来的新兴产业,其附加值高、用途广泛、前景广阔。本文对铜仁市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及发展思路。

    2020年04期 v.42;No.32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六化”同步兴产业 旺苍茶业谱新篇

    何家纲;陈九江;王新超;

    旺苍县是四川省重要的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本文介绍了旺苍县"六化"同步推进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未来茶产业发展的目标及方向。

    2020年04期 v.42;No.320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7 ]
  • “五品”支撑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慧英;操君喜;唐劲驰;黎健龙;曾斌;李治刚;

    文章概述了广东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归纳了近年来国家和广东省就扶持茶产业发展出台的系列利好政策,分析了英德红茶产业当前的发展基础与形势以及今后的发展定位,并从"品种、品质、品类、品位、品牌"等5个方面提出了科技支撑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2020年04期 v.42;No.32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9 ]

历史文化

  • 浅谈建瓯北苑贡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

    李锦生;

    传承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北苑贡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衍生出的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大力挖掘和整理北苑贡茶文化,不仅可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能够为助推建瓯茶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2020年04期 v.42;No.32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1 ]
  • 下载本期数据